炸藥屋A House of Dynamite(網飛影院)
核彈的毀滅性將人類命運捆綁在一起(有嗎?) 看完電影,才知道是導演Kathryn Ann Bigelow的最新作品。 根據以往的看片經驗, 導演總是擅長處理於緊繃狀態下人物的各種心理層面與樣態。 如常的週五上班日,感覺非常稀鬆平常, 直到...... 一枚無法察覺確切發射地點的核彈來襲... (難怪專研北韓的情報官會說出you are fucking kidding) 美國從四級戰備逐步升級到一級戰備(註)。 電影主要在於描述整個國家政府單位, 如何面對與因應?從輕鬆愜意,到緊張刺激, 甚至絕望(包含對事情的發展,與家人訣別的心態等)。 (猶如王世堅質詢名言:一開始的從從容容,游刃有餘,變成匆匆忙忙,連滾帶爬) 但導演所呈現的影像, 不是在強調軍事設施與戰備的無用論, 而是希望觀眾更注意人與人互動的細節, 當下所產生的連結。 以及在重大事件發生時, 無法做任何決定的無力感。 那種同事間,以及跨部門的互動, 有形或無形,哪怕只是單純的招呼。 簡略如下: 阿拉斯加基地少校與(希望離婚)妻子的通話, 妻子或許就是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被指派避難的那位女子(???)。 白宮戰情室上尉買早餐時與總統特勤人員, 以及新聞室秘書的互動(小秘書還被教訓一下)。 戰情室上尉與急管署女子的電話通訊。 所有的對話,都呈現出每個人的專業度, 以及看似經常面臨的情況, 只是沒想過此次核彈攻擊為真, 不是搖擺不定的溜溜球。 新聞室秘書第一次看到戰情室修理螢幕的系統工程人員慌張的樣子。 再來聽到參議員在會議中突然離席。 (副國安顧問妻子也同樣問他議員老闆) 以及在二樓走廊與副國安顧問的同時入鏡, (副國安顧問回答國防部長的問題,攔截核彈猶如子彈打子彈概念) 這時的戰備只到第二級而已。 最後聽到軍人說趕緊逃難, 才臆測到大事不妙。 副國家安全顧問跟戰情室上尉的通話。 副國安顧問與白宮同仁的互動, 以及"沒有禮貌的"穿過新聞室記者會。 回想自己的人生, 其實根本沒有太多重要或有意義的事件, 反而是很多生活小細節糾纏著自己。 回家吧! 家族合唱之後 雖然工作不是唯一, 且是很大的其一(佔據每天大部份的人生)。 但與所愛的人相處, 我想才是自己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 恐龍的(滅絕)象徵意義很明顯, 核彈就是人造隕石概念。 沒有戰爭的恐懼,每天都是 Have a nice day 註: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