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4的文章

"家族合唱"之後(雲門舞集)

圖片
國族在台灣,就像一個紛亂的符碼與圖騰。 自從開始認識台灣以後,我就像 駭客任務的莫斐斯 , 一樣有一個夢,只是我很擔心,這個夢會在我真正沉睡之後,她才甦醒...... 雖說舞者的肢體語言很優美, 但舞蹈一直是我最不懂的表演藝術,所以很早就放棄了欣賞。 因緣際會看到雲門舞集的"家族合唱"舞劇, 舞劇影像使用眾多老照片, 搭配著口述歷史的音調或吟唱, 透過舞者的表演,呈現台灣的歷史風情, 有些是陳湮舊事,有些早已進入個人生命史與經驗。 雖然全劇充滿著 奠祭 的主軸, 但我還是依照我的科幻想像,搭配舞劇洗滌我個人的心靈。 從台灣山林所住的原生物種(如台灣獼猴)。 由此開展了我對全劇顏色的科幻偏執。 紅色中國 ,枷鎖一直鎖住著...... 甚至更讓我聯想到小學時候閱讀(國家機器)偽造的 "南海血書" 。 白色恐怖 ,台灣流淌的傷口,足以讓人闇夜心驚與哭泣... 舞者獨舞,燈光照射下,那形單影隻,令人神傷黯然。 黑色戶口 ,柏楊筆下的 異域 人生也是早年流淌於胸中的抑鬱感受。 粉色西洋 ,穿著華服的婦人撕咬著紅花,猶如華人式的明治維新。 但更令我聯想的則是那30年代風起雲湧的左派思維。 黃色大地 ,"家"的終極意義,早已不是豢養牲畜之所,而是埋骨之處。 兩岸開放探親之後,平面,聲音,電子等媒體多到無法勝數的就是尋人啟事。 游泳健身對照著自強運動,戰爭殺人機器的訓練, 在在讓我想到,兒少時閱讀的國立編譯館教材--- 田單復國 , 少康中興 ,同樣都是光復的意旨。 藍綠狂飆 ,正是我有幸所身處的虛無的國度所持續的現象, 而且一直輪轉,像走馬燈一樣,毫不停歇... 蔣介石的遺像,讓我看到國家機器最終極的造神運動直到威權幽靈持續飄盪在台灣上空...... 當一張張 (受難者) 照片出現時,遊行在我腦海裡...... 是隨著自由廣場人們聲嘶力竭的吶喊著 台灣獨立 , 反對軍人干政 , 以及在嘉義廣場時,首次手持麥克風控訴著自己從事傳播媒體老三台的洗腦經驗。 書中的映像則是 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 , 藍博洲的幌馬車之歌 , 李筱峰的二二八消失的台灣精英 , 台共謝雪紅 , 農民運動家簡吉 ,

擺爛(舞台劇)

圖片
如果導演想要"擺爛",觀眾又要如何自處? 一起跟著"擺爛"?(畢竟看戲也是要花錢的) 思考導演如何"擺爛"?(自己在家擺爛就好) 或是觀察"擺爛"戲如何呈現"擺爛"狀態? 還是,這是當下對台灣的預言? ……”擺”著真的會”爛”嗎? 冰桶 , 巨人族的步伐(?) , 小時候的遊戲(?) 以及很多很難懂或是難有共鳴的橋段, 導演與共同創作者持續保持著虛無的樣式與型態, 持續消費(被炒熱的)新聞與觀眾的耐性。 每次開始感到那不耐的橋段之時,響起的樂聲,總是有著撫慰與安定(我心靈)的功能, 音樂(的安排與搭配),一直都是導演最大的才華。 迴圈跑場,猶如小時候體育課跑操場時所呈現的場景 , 閒聊插科打諢,花邊八卦都在那時發展與出現...... 演員講著似好笑又無聊的笑話,或是發著五音不全,或近似排練的笑場, 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的流淌,而(旁邊觀眾)耐性又再一次的擺著爛了(消磨殆盡)。 最後的 龜龜賽跑 似乎就像劇中劇的笑話一樣, 消磨時光的不僅是劇場工作者, 更是我們這些不知導演所云的觀眾。 不過,我相信導演腦中的戲,從來不會讓他"擺爛"。

露西(科幻電影)

圖片
如果你喜歡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探索頻道所播映的社/科教類節目, 或許你也會喜歡此頻道的戲劇型態電影---露西。 露西當然是一部科幻電影,但或許談不上是科幻創作。 雖然露西也”謹遵 ” if...what... “這種科幻” 的創作公式(只是少了太多血肉), 但卸除了科幻的外衣,與令人炫目特效之後, 露西就真的只能成為”南猿”而已(雖然還是有許多隱喻的橋段)。 宇宙,自然的生成,就是原子與基本粒子的鏈接, 所凝聚成的基本概率的模式(當然這也是人類的自定義)。 就因為人類只能在特定的環境(溫度,溼度與重力...)生存,因此我們只能發展出特定的思考模式。 說故事就是我們發展出來,認識宇宙自然與相互溝通傳遞的特定思考方式, 故事的種類很多元,直白的童話故事當然還是很有效。 但故事的邏輯性還是必須兼顧,劇中如此多重,多層次的關係,連繫的卻如此簡化。 人性的多元與多變程度,就如同腦中複雜的神經元與宇宙繁星,數也數不清,但劇中角色卻如此平板。 雖說”大師”們還是相當努力的創作,但是否(步入)老年之後,碎念與”教化”(民眾)成了他們的”共業”?(希望賽凡神老年後自閉即可)。 從 雷利.史考特的普羅米修斯     詹姆斯.卡麥隆的阿凡達     盧貝松的露西 賽凡神看到的都是諸如此類的結果與”境界” 相比之下,我反而更喜歡他們年輕時(精力充沛)的科幻創作(電影)   異形   魔鬼終結者/無底洞    第五元素 相較於艾方索.柯朗的 ”人類之子” (雖然導演強調他不是拍科幻片) 與 ”地心引力” (雖然主角”山竹”從頭到尾歇斯底里不停(當然也是演技)。 這位導演的影像敘事能力(還夠旺盛)且更勝(三位)一籌。

科技媒體無人劇場《罪惡之城》---如是我聞,文明的印記與封存(舞台劇)

圖片
圖騰符碼象徵或商標,世界就這樣拼湊起來。 非線性式的閱聽,考驗且刺激人類感官。 不停轉換的主體,更像超連結文本,恣意的流竄, 時而影像,時而燈光或 音樂音效 。 有時是機械手臂,有時又是軌道中滾動的圓球。 當然也有象徵隱喻的模型造景, 埃及方尖碑 代表著文明,無論開始時的印記,或是終結時漂浮宇宙的封存, 更像人類渴望聽到域外之音的探詢。 海浪 對應著自然。 漂浮的懸崖山丘 象徵死亡。 賣場 則是全球化最有力的明 證 。 軌道是循環,影片起始與終點也是循環,大影片中的小影片當然也意味著循環...... 破裂式的蛋殼,映射著末日計時器的持續倒數。每個人都在等待著 ... 事情發生。 當人類發明發現工具 ( 機器手臂的象徵 ) 以後,這個世界就改變了。 深受科幻小說與影像影響的我,在觀賞表演的同時, 腦中的神經元同時運算著如下的科幻譯文 : 無論宇宙是爆炸還是收縮,起始與結束都象徵著東方哲學裡圓的循環。 宇宙中漂浮著的埃及方尖碑, 讓我聯想到 ” 2001 太空漫遊 ” 亞瑟 · 克拉克 / 史丹利 · 庫柏力克 , 小說與電影那影響人類文明的黑石板塊。 當人類不在地球上,機器還是如常的運作直到停止, 讓我想到 雷 · 布莱伯里 ( 華氏 451 度作者 ) 的科幻短篇 ” 微雨將落 ” ,那種令人幽幽一嘆的末世情懷。 導演說因為影像過於單調,所以購物架鋪著鮮紅醒目的洗衣粉,品名 T.I.D. 每天三次,不多也不少。但這樣的陳設,卻讓我看到 " 駭客任務 " 主角尼歐與崔尼蒂準備持槍 ( 賣架上滿滿的槍枝 ) 殺入虛擬空間拯救莫斐斯的映像。 就連那宣傳單的圖案,也彷彿讓我聽聞到 " 20 世紀少年 ” 那群朋友們齊聲大喊 : 搶回我們的旗幟吧。 我果然深陷於全球化的泥淖之中...... 豪華朗機工其中一位創作者也說,影像中的清潔婦,他那每天的工作,或許就是他個人的宇宙。 的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像 ” 聖鬥士星矢 ” 一樣,持續燃燒自己的小宇宙。 無論如何,這是個人繼觀看臺北藝術節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 ( 日本 ) 後的第二次震撼, 而且是台灣人自己的作品。 衷心希望這種跨領域,跨界,混種

科幻之眼

圖片
閱讀,或許已內化為身體的一部分, 當下的思惟,總是隨著神經元流竄,然後再反饋。 科幻小說的閱讀已經是自己這幾十年來的興趣,進而昇華為(推廣科幻文化)志業。 以前的囫圇吞棗是一種(隨興)樂趣,現在系統化的學習,只是更想窺廟堂之奧。 將自己最喜歡閱讀科幻小說,所訓練成的眼光,去重新穿透轉化其他興趣---舞台劇,電影,動漫畫,電子遊戲,當然有科幻小說---的評論或註解, 或許是一種在如常生活希望激起的無常。 或許是對印記生命的另一種方式。 或許是對文字癖的再訓練。 或許(或許......) 或許也算是對部落格重新開張的一項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