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1的文章

魚舟.獸舟(科幻短篇集)

圖片
閱讀科幻短篇是一種享受, 有時在通勤的捷運, 上下車間就可暢快淋漓的閱讀完一篇創作。 對於短篇小說,除了寫短篇一句話的心得私藏外, 很少書寫感想或評論, 主要是短篇作品每個主題都不盡相同, 但魚舟.獸舟卻不一樣。 魚舟.獸舟這本短篇集, 是日本(科幻)作家上田早夕里的作品, 如果說全書有個貫穿的主題, 那麼應該就是"回憶"這樣的概念。 全書共由5篇短篇以及1篇中長篇所組成, 作者在後記有說明這些作品發表的過程。 上田早夕里是科幻肥宅我突然喜歡的作家, 他的作品科幻(技/學)設定簡單易懂, 人性的描述卻深邃且迷人,讓人回味再三。 魚舟.獸舟 描述主述者"我"年輕時的種種回憶, 從海上民變成陸上民, 包含曾一起住在魚舟的女子, 在小時候共同施虐的"朋", 而這隻"朋"是透過與女子相似的基因剪裁製造而生(?), 成長後想要返回陸上生活,而轉化而成的獸舟。 魚舟/獸舟有點像在海上或陸上生存的生物載具概念。 茸之道 一種被菌類附滿全身的怪病(傳染病), 即將慢慢擴散到全日本。 劇情描述主角回老家時對怪病侵襲身故家人的回憶, 以及妹妹情人最後投身菌類懷抱的過程, 鍵人我讀完時一整個毛骨悚然。 款待 人工智慧體在享受差旅時的假期, 當然也順便指責人類自我毀滅的愚蠢, 以及回憶長年為人類服務的過程。 但此時的我卻想到人工智慧體記憶的真實性? 還是也是一種記憶植入狀態? 有趣的短篇小品。 真朱街 日本的妖怪傳說一直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此篇結合科幻,日本妖怪,祈禱師(神職人員?), 處理與異者,人妖間的共生,是我很喜歡的作品風格。 劇情描述主角與同儕的較勁, 想要救回朋友女兒的困境, 有驚恐,難過,憤怒,飽滿情緒都呈現在作品上。 全篇也充滿著主角種種的回憶。 阿宅常想所謂台灣風味的科幻作品到底會如何生成? 藍草 有種苦澀戀情的回味。 對於海洋的描述,若是"親海者"讀者, 無疑是一種享受。 小鳥之墓 最後這篇中長篇,觸及的是人性亙古不變的議題, 性,暴力,戀物,以及階級,有點反烏托邦意味, 這讓我同時想到"我們","美麗新世界",與"發條橘子"這幾本科幻名著。 文中透過大量描述主述者"我"(從小到大)的生

艾比斯之夢(長篇科幻)

圖片
如果人機大戰只是人類自己虛構的故事, 希望依照此邏輯,驅使人類痛恨機器。 那麼"駭客任務"的劇情將重新翻寫。 艾比斯之夢簡言之就是機器人之夢。 但這不是機器人覺醒的故事, 而是希望重新定義與認識~ 人類與機器的差異性以及互動的關係。 描述機器人與人類故事的科幻作家非常眾多, 只是艾西莫夫以及他所創的機器人三定律, 較為台灣讀者所熟知。 所以這類作品,在艾西莫夫的創作中,可說屢見不鮮。 全書分為幾個章節,短篇以及中長篇故事, 描述的就是(網路)機器人進化,以及人機大戰(?)的緣由。 故事以說書人角度切入, 機器人(艾比斯)是幫人類述說故事的說書人, 被機器人俘虜的人類, 也是為了蒐集人類世界被機器人佔領最後100年故事的說書人。 最後則透過艾比斯"個人"自身的故事(經歷)加以反轉... (誠如科幻作家 劉宇昆 所言, (大意如下) 組成宇宙的成份是原子與分子, 只有人類是透過說故事方式來認識宇宙。) 全書有點像是虛構中的真實,或說是真實中的虛構。 小說蘊含許多意涵,愛可以說是貫穿全書的意旨, 但令科幻鍵人我感到心有戚戚焉的是, 資訊封鎖與數位長城的概念, 在當代世界就有這樣的國度, 更遑論未來資訊不對稱的世代。 閱讀版本 圖片取自賽凡神科幻圖庫

恐怖谷(機器人獨角戲)

圖片
與其說是機器人獨角戲,不如說是劇作家透過機器人演講, 將其預設的聲音透過機器人(表演動作)播放出來, 並與劇場的投射(影音)裝置互動,來完成整場演出。 關於機器人或是無人劇場的演出, 對於身為科幻宅的鍵人我,不算陌生。 2013年 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 在映演前後座談,我都請教石黑浩教授問題, 映演前~ 因為機器人擅於從事重複性的動作(工作), 所以如果機器人擔任AV演員, 是否可以降低性工作者的繁複勞動困境? 教授回答,近10幾年,可能還無法達到真人的境界與程度。 (當下心想,AV工作者還不會被AI搶頭路) (就像恐怖谷演後,有位大學生提問到未來與AI競爭的問題) 映演後~ 請問一個比較文青的問題, 人類的幽默感與微笑是有別於其他物種的利器? 教授回答,剛剛機器人的演出,講出的對白(幽默感)已經讓觀眾發笑, 如果再精密些(像人類),機器人或許就有微笑能力。 教授結語感慨的說,機器人的普及,會是日本經濟復興的最後利器, 當然也會造成許多人的失業困境。 2014年 罪惡之城(科技無人劇場) 黃翊與庫卡 (2015年雲門劇場版) (2017年新北演藝廳的口述影像版) 1小時的獨角戲,述說很多,探討也很多,後續討論也很盡興。 但比較引起我興趣的是講者所參與的工作項目~ 人工智慧倫理學 (原本已經謹記太座教誨,將提問機會留給他人) 因為講者提到一個AI管家的道德困境問題, 涉及到我的業餘專業~科幻,所以只好舉手發問。 他提到AI管家照顧小朋友,但家中已經沒有存糧, 但有一隻貓(動物即食物的概念), AI管家此時是否會因為避免小朋友(人類)死亡, 而將貓拿去烹煮? 我的提問是以此問題希望講者(提供)做選擇, 但他回應一個我聽過就忘了的專有名詞。 我想要進一步理解,如果AI有判斷能力, 是否可以不需要將整隻貓烹煮? 回家的路上,個人腦袋還是縈繞著這個個人熱衷的話題, 如果小孩是更精密的AI(比管家高階),提供上述的訓練, 並不是要訓練AI管家的道德困境抉擇, 而是訓練他是否有能力去辨識比他高階的AI, 或許這樣的想像,可以發展一篇科幻極短篇。 自從2020年世界疫情爆發之後,算是第一次的劇場回歸,是為志。 註:曾經接觸此劇團的創作 2017年 遙感城市(行動舞台劇)

心機掃描(科幻小說與電影)

圖片
一個臥底警察,同時也是毒販, 為了追查,接近源頭大盤的毒梟... "像極了好萊塢電影"不是嗎? 不,應該說菲利普.狄克的創意, 一直都是好萊塢的靈感泉源。 難怪他的好友,科幻名家羅傑.哲拉茲尼(Roger Zelazny)(註), 稱他為科幻作家中的作家。 此處略舉幾例, 銀翼殺手 改編自 機器人會夢到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魔鬼總動員 改編自 記憶批發公司 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 關鍵報告,記憶裂痕 改編自同名小說 Minority Report, Paycheck 關鍵下一秒 改編自 金人 The Golden Man 包含曾在 阿嬤爽影音平台 播出的 高堡奇人 影集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以及一些較不知名,但生猛有力,被歸類(稱)為B級的電影。 同樣的,心機掃描改編自同名小說,A Scanner Darkly 劇情描述幾個嗑藥死黨,成天只為了享樂,閒扯打屁,無所事事... 誠如作者自己所言,他本身就是小說(書中所有親身經歷的過程) 而直觀的電影敘事,也有其趣味之處, 例如對白,演員舉手投足的生動演出, 當中有幾段情節, 男主角自己在監看住處的自己時,恍惚間以為在監視他人。 閒聊時,看到兩位室友直接變成蟲子。 以及在實驗室轉眼瞬間看成不同幫他做腦部測試的研究人員。 諸如此類場景畫面,都足以令人讚嘆! 無論是文字的隱喻,或是影像的明喻,都各有擅場。 劇情急轉直下,女主角同時也是聯邦臥底幹員, 將男主角送往勒戒所, 只為了查明勒戒所附屬的庇護農場是否是毒品死神的生產基地? 但此時的男主角早已因為嗑藥過度, 左右腦已經無法運用自如(包含辨識,語言都處於受損狀態), 可能早已無法勝任"臥底"的工作。 他能否恢復原狀?就讓閱聽眾自己看下去... 無論是小說或視聽影像,從來不是因為揭示結局令我們滿足, 而是那種歷經的過程才足以讓我們回味再三, 所以,有興趣的閱聽眾可以去搜尋小說或電影來欣賞。 無論是原著或改編的電影,對於無所不在的監控, 都飽含批判,以及質疑警察國家在生活中過於巨大的權力。 (註)羅傑.哲拉茲尼(Roger Zelazny), 若非科幻控,一般台灣讀者很難認識他,

異星入境 姜峯楠(特德.姜)的科幻世界

圖片
異星入境(科幻電影),改編自 妳一生的預言 , 作者是台裔(註)美國人~ 姜峯楠 。 故事描述一位語言學家與外星人第一類接觸的經過, 而主角從過程中"獲得"(或學習)到觀照未來的能力。 並與未來的女兒對話的所有(片段)記憶。 直觀的影視作品,更充滿了視覺上的趣味,例如: 序章描述主角與女兒一生的片段回憶。 雖然停課,但教授還是如常的到學校辦公室(生活單純化)。 外星人來到地球後,從早到晚,所有媒體只剩外星人的相關報導與評論。 第一次接觸時,那種驚惶不安完全呈現在肢體語言上。 與外星人接觸分析那種如常的工作與壓力。 當分析語言文字時,專家模式馬上啟動。 … 無論是透過文字的閱讀想像,或是影視的鏡頭語言, 相信閱聽眾都能滿足且獲得自己的需求。 姜的作品特色,總會在文後書寫作品當初發想以及如何成文的經過。 例如此篇作品,作者後記寫到是為了學習物理學的變分原理(很艱深的感覺), 之後看到一部電影的必然結局,以及朋友生育後,給小孩的一段話, 聯想總和後所產出的作品。 書中提到的重要觀念是, 人類通常是先選擇(因),才會產生結"果",即所謂因果關係。 但七腳族(外星人)的語言文字是已經知道目的性,進而做出(全知)選擇。 例如光所行徑的最佳路線,一定是一種"極值"概念, 擬人化的說法就是光已經預先知道他的地點(果),然後才選擇方向(因)。 後記:寫此作的源起,來自對 哈蘭.艾利森 的愛死機器人推薦書寫, 突然想到當代也有一位以短中篇形式創作聞名於科幻界的作家。 他所創作的作品,囊括美國知名的各類科幻獎項。 註:台裔/中裔/華裔,無論稱謂如何? 我常想,不在於他出生的血緣, 而是他在當地所獲得的養分,造就他日後的樣子。 哈!乾脆稱之為科幻界的台灣之光吧! 台灣出版作者的另一本小說集: 呼吸 圖說:各時期出版的(同本)繁簡版書籍。 圖片取自賽凡神的科幻圖庫。

救生艙(愛死機器人系列短評)

圖片
很少有小說家是以短篇小說聞名於世,包含科幻文學界也一樣, 但本篇的原作者哈蘭.艾利森( Harlan Ellison )真的是特例, 他就是以短篇小說著名於科幻界。 有些文評家是這樣形容他: 全美國最憤怒的男人。 作品特點是乖張,怪誕,邪惡與殘忍。 科幻新浪潮(註)的北美旗手。 由於鍵人我閱讀經驗的限制, 在台灣出版的科幻(小說)書籍中, 有提到過他的名字,大概在以下2本, 菲利普.狄克(PKD)在 關鍵下一秒 的前言中, 他說他愛這個混蛋... 保羅.巴奇加盧比( 長生與新生 )六號抽水站的譯後記, 提到此君曾親自打電話給保羅, 直接指出某短篇作品的缺失,害的保羅差點放棄寫作。 科幻百科這麼形容他: 他的作品是存在主義的試煉場... 無聲狂嘯 (1995年 DOS版本)遊戲, 改編其短篇名著(I Have No Mouth, and I Must Scream) 此作品陰鬱針刺心靈深處,不會死亡,而是永恆循環,更適合深夜遊玩。 遊戲中有一本類提示的說明書,每翻一次,血量就會降低直到回到原點。 註:科幻新浪潮(名稱引用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 反對技術統治論,軍國與帝國主義,反對所謂正統, 對科幻黃金時代冷眼相對,作品充滿更多的實驗性... 圖說:無聲狂嘯遊戲盒封面 圖片取自賽凡神科幻圖庫。

自動客服(愛死機器人系列短評)

圖片
原作者約翰.史卡奇詼諧,幽默的創作方式, 可參考第一季 約翰.史卡奇的創作世界 。 現代人受制於"物件"的控制, 看看手機的發展樣態即可得知。 更甚者,是無法脫離網路這樣的架構。 同樣是描述機器人,菲利普.狄克(PKD) 所創作的自我推銷的機器人,更讓人震撼 ! 一個像跳黏巴達舞般的機器人, 從頭到尾糾纏著主角,販售自己, 直到主角與之共毀... 它還是依照預設的指令, 不斷的"促銷"(Sales Pitch)自己。 根據評論家的分析, PKD當初是為了反抗50年代興起的消費主義而書寫。 我相信,每個世代都會到受不同的消費樣式所制約(純粹賽凡神個人觀點)。 而資本家當然就是洗腦設備的最大供應商。 什麼都不買,一樣豐盛有餘(順便幫某粉專推廣), 或許要經過自我深沉的內化需求檢視才能做到。 圖片取自網飛官網

活屍大軍(網飛科幻電影)

圖片
已經忘了是何時開始喜歡活屍片? 可能是年輕時曾經玩過的惡靈古堡電子遊戲吧! 接觸導演的電影,應該是看他重拍的活人生吃, 後續看到的300壯士,沉重的守護者以及喜歡的 殺客同萌 。 活屍大軍當然是科幻電影,也屬科幻創作, 包含阿爾法用撕咬傳播病毒,成立他的活屍大軍, 而他們就像新人種(會懷孕,新哺乳類概念),不怕攻擊,只怕爆頭。 比較引起科幻宅有興趣的部分, 是那位陪開金庫高手的黑人戰士(哲學碩士)所說的那段形而上的話語, 他們或許是一群不斷受到時間輪迴,持續來開金庫的傀儡, 命運只是讓他們不斷戰鬥,失敗,永恆不斷... 而業主日本人則是操縱他們這群傀儡的操偶師。 拉斯維加斯只不過是他(導演)的遊樂場(賽凡神如是想)。 活屍大軍爽片無誤,而導演一貫使用的蒙太奇影像敘事方式, 以及各角色自我闡述的觀點,或許讓影片生色不少。 但我還是對他當初的"活人生吃"情有獨鍾。 (無論是故事的架構,劇情的推演,角色的豐富度,以及更多的人性剖析...) 圖片取自賽凡神科幻圖庫

好希望疫苗(純科幻)

圖片
孤僻的賽凡神剛好拿到100歲的好人卡, 這張卡很有用,免排隊, 可以立即注射防護台灣國福爾摩莎一號的變種舊冠病毒。 他剛踏出家門,就聽到宣傳的飛行器持續發出惱人的放送音~ 宅家中, 只要你有家僕機器人,數位奈米疫苗送到家幫忙注射。 不過以他野小孩的叛逆個性,以及付不起機器人昂貴費用, 想當然爾,只能外出趴趴走順便到指定醫療院所注射疫苗。 他搭乘無人機前往衛生單位想要注射疫苗,卻被門口機器人阻攔。 賽凡神納悶說:為何阻擋我? 機器人回應說: 因為工作人員目前都已經"居家不工作", 所以辦公處所都沒有人辦公,請你回家等候疫苗運送注射。 我家沒有像你這種煩人的機器人。所以我要去哪裡才能注射到疫苗?甘。 賽凡神抱怨著,自己年紀大到連罵髒話的力氣都沒有。 機器人回覆說,那很抱歉,你只能去以下場所, 不過你可能需要有志工證,會員證或人脈證等相關證明, 就可以在那裡的醫療院所進行疫苗注射。 機器人開始霹靂啪啦說了一大串, 好心肝 好市長 好特權 好人性 好高端 好市多 好意思 好塗沙 好維尼 好好玩 好好笑 好吃驚 ...... 賽凡神聽完不勝唏噓,心頭好難過, 突然想起年輕時疫情下的台灣,那些還在街頭販售刊物的街友, 以及原為販售員,後來因病惡化無法販售變成行乞的身影... 誠如台語所說~生食都無夠,哪有通曝乾。 疫苗果然還是有錢人的遊戲,就算活到100歲拿到好人卡, 還是只能靠自身免疫力,以及防護口訣~勤洗手,防護罩,多運動,免胸痛。 摘錄自機器人軼事百篇

長生與新生(愛死機器人系列短評)

圖片
永生的議題,不是科幻創作所獨有, 但本篇的意旨不在於戰勝自然,而在於控制自然。 保羅.巴奇加盧比(Paolo Bacigalupi)是此動畫的短篇小說作者, ~小說篇名原為人口特勤隊, 就是一個管控非法生小孩的"銀翼殺手"概念, 只是他們殺的不是生化人,而是嬰孩, 以求在此世上達到人工平衡的狀態。 原著中當然也涉獵到階級議題, 但探討更多的是(某些)人類為何願意放棄永生? 而希望透過生育將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 恐龍的意象在於絕跡,就像嬰兒應該要絕滅一樣, 這是銀翼殺手一開始對這群生育者的訕笑, 只是這樣執念在劇情的推演中慢慢動搖了。 保羅.巴奇加盧比,可能因為他經常幫環境刊物撰寫文章的背景, 所以鍵人我認為他描寫近未來的生態景況更為"寫實"。 台灣出版的作者書籍 六號抽水站 ,(收錄本故事的短篇小說輯) 曼谷的發條女孩 (獲得2010年雨果獎) 焚城記 (談水資源的科幻小說) 圖片取自網飛官網

末日列車(網飛科幻電影)

圖片
在政治的末日列車籠牢裡, 沒有英雄,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該如何用科幻之眼觀察末日列車, 其實所有隱喻都在影像敘事文本裡。 階級論 戀物癖者 科技文明不滅論者 超/異能(心靈感應)者 末世情境描述,終年循環的列車。 說太多,反而有畫蛇添足之虞。 主角在描述吃嬰兒(人肉)的橋段時, 或許比較吸引我。 年輕時看過一部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 是一部改編真實空難的故事, 其中就有提到吃人肉(屍體)活下去的故事。 另外以前閱讀中國歷史時, 提到易牙與齊桓公的故事, 據說易牙是齊桓公的御廚, 某天同樣飽餐後的齊桓公向易牙說, 他嚐過人間美味,就是沒吃過人肉。 第二天,易牙端上一盤肉讓齊桓公品嚐, 齊桓公餐後對美味讚不絕口, 於是詢問易牙,此為何種人間美味? 易牙回說,是他的小孩(或嬰兒)的肉。 ...... 然後我就忘了, 不過,日後每次我看到那家餐廳名, 總是會想到這則故事。 報告完畢。 末日列車,很棒的科幻創作/電影。

台灣影像詩

圖片
人生本來就不會 一路順風 , 所以才會出現 孤味 , 無論你是否有 同學麥娜絲 , 也不管此時是 誰先愛上他的 , 每個人總會度過一段 消失的情人節 , 你若不是到 第九分局 報案, 就是會祈願於 大佛普拉斯 , 希望來點 陽光普照 , 不然就只能在 健忘村 持續販賣著無愛的 血觀音 。 圖片取自於賽凡神科幻圖庫

健忘村(科幻電影)

圖片
如果台南鐵路東移發生在健忘村, 如果強拆民宅的大埔案發生在健忘村, 如果自己握有強大足以改變世界或環境的物理性工具, 太多的如果...... 是誰故意讓我們忘卻那公義之事。 媒體,政府,1450,還是人性自我健忘的寶器? 讀書人從來不是劊子手,卻比劊子手更狠毒, 因為週邊的幫凶會協助處理更多的瑣碎庶務。 由土匪講出"還有王法嗎"?立即令我爆笑。 雖說戰亂是時代的悲劇, 但土匪穿著民國時期的服裝,更是不言可喻。 最後大戰的動作設計其實還蠻有看頭的。 此片純科幻(創作)無誤。 歌舞昇平,無知沒煩惱是快樂? 還是對不公義之事持續感到憤怒,才是活化腦袋的方式? 我只希望科幻阿宅的我,記憶暫存到100歲,能容納更多,忘掉更少。 圖片取自網飛官網

消失的情人節(科幻電影)

圖片
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永遠有人等著你, 或許等你的那個人可能是你自己。 無論每個人的時間流速是快或是慢, 我們的人生歲月,就像"瑞凡"一樣,回不去了! 那麼寫實的電影,滲入一點點魔幻,例如壁虎爺的出現, 然後再加上我的業餘專業~科幻,時間暫停概念, 這樣的電影就能讓人又笑又哭又感傷。 這當然是因為導演說故事的能力很棒。 而男女主角的獨角戲又詮釋的很好, 而週邊無論是特別演出或客串的戲精們, 都把自己的角色演的恰如其分,就構成這部好評有"佳"的影視作品。 因為是科幻電影,所以我就依照自己的科幻之眼來加以詮釋說明。 自從時間機器這樣的元文本產生之後, 依附在這樣概念的作品就源源不絕,從不間斷, 無論是"回到未來"/過去(超時空攔截), 或是逆流概念(天能)或是暫時停止(命運規劃局), 或是內外層空間的時間流速不同(時間迴旋),所產生的演化差異。 人們詠嘆的還是人在環境中的處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或關愛, 時間(感)到底對我們會產生何種變化或影響? 當我們無力時,就活在時間的喟嘆中, 當我們創造出自己認可的奇蹟時,我們就活在時間的回憶中。 人類不僅臣服於時間,更受時間所奴役。 最後,來個虎頭蛇尾的結語, 畢竟,真相永遠來自於窺視(無論是偷聽或偷看)。 一直是創作(戲劇)中最佳的巧合。 圖片取自網飛官網

永夜漂流與勝利號(網飛科幻電影)

圖片
都是科幻電影,各有自己的特色與爽度。 一定有閱聽者認為鍵人我說的不是廢話嗎? 其實科幻宅我要說的是,這算是"科幻創作"嗎? 再次回到持續被辯證的科幻作品, 到底她的內涵應該要是什麼? 當然是言人人殊。 不過科幻圈的作品就是持續透過 作者,出版商,編輯,評論家,學者, 讀者,粉絲們持續"滾動式"討論與運作, 並與時代趨勢併進且持續變化下的一種產物。 所以,科幻創作當然可以視為是, 對變革(變異)的一種回應討論或模式而非單純僅是一種文類而已。 試想想,如果這兩部電影的場景都只是放在地球上而已, 去除科幻背景的皮(太空), 劇情1,描述某位留守者(例如巡山員好了), 為了找到最佳通訊處,警告其他夥伴不要回到危險的山區, 故事就此展開... 劇情2,因為作惡多端後良心發現的主角, 然後為了營救一個小孩,與勞動階級合作展開奮戰, 揭發資本家的陰謀... 再次言歸科幻創作的核心, 要有改變人類重大變化的物理性工具? 魔法世界也有一堆不是嗎? 陌生疏離化與讓人產生驚異感? 太空場景很陌生疏離與驚異啊! ......有太多論證與敘述方式 其實背景或外衣經常掩飾不住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念, 所以有些英雄救美的太空劇,看起來就像西部片。 科幻創作,至少需要包含下列基本元素, 新創的想法,能夠引發閱聽眾連鎖的思維反應, 除了創造性,更能激發(讀者)再創造性。 通俗的公式~IF...WHAT,如果...會怎麼樣 這就是導演艾方索雖然說他拍的不是科幻片 但為什麼"人類之子"很科幻, 描述近未來地球(英國),如果人類不再(或無法)自然生育? 為什麼"地心引力"很科幻,雖然只是太空的維修場景, 但是當(如果)人類在地球直立起來,從此自詡為萬物之靈之後? 英文中give me a hand,學過簡單英文的人(類)應該都懂, 但機器人可能真的會拆下他的一隻手給你, 這時,你就可以領略到閱讀科幻作品的樂趣。 如果讀者可以認知到從鏡中看到的自己,已經是過去的自己, 那麼你就可以品嚐到科幻作品那種想要傳達的科幻味道了! 這就是"時空線索"(科幻創作電影)想要傳達意旨。 以下圖片皆取自網飛官網

末日激戰(網飛科幻電影)

圖片
"米帝"永遠是戰爭的罪魁禍首(這貼在"面冊"應該會被下架吧???哈哈哈!!!) 鍵人我大概想到的關鍵字: 機器人三定律 之第零定律中整體人類的定義。 艾西莫夫撰寫機器人系列小說擅長的邏輯推理風格。 日本短命科幻作家 伊藤計畫 的短篇科幻"無差別化引擎"裡所描述的: 無人機的人工智慧辨別好人與壞人的機制。 非政府/營利組織改造人類的方式。 持續辯論的議題: 人類被賦予的特性~直覺 與機器生化人的差異化~道德的抉擇。 弒父情節(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心理糾結)。 冷酷與冷血一直有很大的差異。 911事件 之後,美國人對世界的看法。 圖片取自網飛官網

Marko Kloos的科奇幻世界(愛死機器人系列短評)

圖片
變形者 金庸武俠小說中,曾有一段話(應該出自天龍八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讓我讀過後,這段記憶從未消退。 各種類型的創作經常會涉及他者或異者的描述與書寫, 這也是當代社會必定會面對的課題。 同袍(類),在此動畫中又是另一種更深層次的議題。 這篇創作同時也回到"科幻"創作的定義上,到底甚麼是科幻? 定義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討論或描述方便, 大家所談的是同一件事,而不會偏離。 如果這幾隻狼人,犬人被放在有龍,魔法與巫師的背景環境中, 你當然可以很直覺地說這是奇幻故事。 當然,透過基因改造這樣的觀念,打造超級士兵,一轉變就成了科幻故事。 或是發現不一樣的外星生物,然後豢養成為攻擊武器,這樣也可成為科幻創作。 所以到底是驚異疏離感,觀念物種演化,工具物件的發明所造成的變革, 科幻成了一種不斷修正討論的模式,而非文類...... 但這種分界也因為新的創作者與創作方式,越來越模糊了。 幸運13 "迷信",似乎在任何時代都存在著吧? 很明確的科幻故事,太空戰鬥,有"意識"的物件(戰鬥運輸機)。 以上兩篇動畫的原作者都是Marko Kloos。 圖片皆取自網飛官網 維基的作者介紹 科幻百科的作者資料 阿嬤爽的作品 個人官網

人類滅絕(科幻長篇)

圖片
視覺化,節奏感,好萊塢式的劇情,通俗好讀, 人物刻劃也符合個人閱讀時(對角色)的預期設定。 當然化學藥品研發製作部分,因為涉及科學專業,所以讀起來有點想跳過, 或許,這就是科學家樸實無華的生活方式吧? 全書可說毫無冷場,而且帶點淡淡的推理感(即超人類的思考模式)。 另外教堂屋頂交戰時的血脈賁張,以及對人性的描述與掙扎,更令人思考甚多! 當孩子兵成為殺人機器時,你如何反擊? 不見血無人機的無差別殺戮,就可以毫無顧忌嗎? 逃離非洲篇章中,有許多出來客串的角色, 就像日式連載漫畫中的番外篇,短短幾句話就涵蓋多層意圖。 這是閱讀後,就無法放下的"科幻"小說,值得共賞與分享。 閱讀版本: (台譯種族滅絕)

Joe R. Lansdale的異想恐怖世界(愛死機器人系列短評)

圖片
掩埋場 這部短篇有點像是東方文化中"養鬼吃人"的科幻版。還算有趣。 魚夜 想像永遠是偉大的利器,這篇短篇如果放在"科幻推理"的書寫中,單單想像就非常有趣。 這邊要補充的是菲利浦.狄克在"銀翼殺手"的原著小說中,曾"發明"了一種"小黑盒"機器,這種裝置是一種經驗移情共感的機器。 不過 Lansdale先生直接用腦部決定,當然更快速的解決所有問題。 以上兩篇作品的原作者都是Joe R. Lansdale,鍵人我對此君不熟,不過網路資料顯示,作者是個跨領域的創作者。以下連結是 作者個人官網 以上圖片皆取自網飛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