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生勃起時

(此圖與文章標題完全無關,是下一個DOSbox大冒險的預告,只是這被稱為仇恨紀念碑,有點像...) 雖然此篇屬於充數文章,但是絕非濫竽。 諸位朋友收到信時,先不要幹譙我, 或許其中部分內容會引起某些朋友的興趣。 文中書寫或許是對個人經驗的一些檢視 也涉略到一些網路的概念, 如今的網際網路,其實早已超乎想像, 當然,也離原貌或初衷越來越遠。 這就像每個人對理想的堅持,到底可以持續多久 是否有自己所定義的"成功",那真的就是耐力問題了。 資源回收筒電子志 是在網路剛勃興的時期, 與至友一起想要開創的網路書寫的區域 當時想模仿南方電子報 有訂閱發信的功能 於是申請網路虛擬空間,學些簡單的HTML的語言 申請了網域名稱,就架起了陽春的頁面, 純粹是寫自己爽的(如今不也一樣,只是現在太方便)。 當時,只將寫作或是報導分成三個區域, 那就是人生記事簿,超友誼連結,電子起居注。 所以,就有朋友詢問名稱為何意?如今,就一併在此解說回覆了。 人生記事簿, 使用個人電腦(PC)的人都知道,記事本是一個純粹的文字模式軟體 不含任何的程式元(碼),它也象徵著個人對文字的熱愛, 以及想要用它來書寫人生的目的。 當然,如今的網路世界已非10年前能夠想像。 它只代表著一個過往的純真年代。 超友誼連結( Hyperfriend ) 它的靈感來自於超文字(本)( Hypertext )的概念, 超文字是1960年代,泰德・尼爾森所創的, 他的團隊計畫,就是保障人們發表超文字的自由, 透過網網相連,所有創作,拼貼,轉貼,評論,無需經過原創者同意 但是所有發表的資訊,都會回流到原創者頁面, 原作者就可以透過這些微薄收入,聚沙成塔,支持原創者發揮更多的創作, 這與今日的(www)網際網路,概念不太一樣。 電子起居注 起居注,封建時期,記載帝王的日常生活的文書,就稱之為起居注 當然,在這種網路平權(有嗎?)的年代,每個人都是帝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電子起居注。 以上,報告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