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規劃局
閩南語俗話說:落土時,八字命,命好不怕運來磨,真是如此嗎?
如果你的一切早就被命定,那所有的努力又有何用?
這不是劇情介紹,只是類似開經偈的自我迴向而已。
圖說:有了藍光(PS3)機以後,又要花錢蒐集這些藍光片。QQ敗家的賽凡神
銀翼殺手(哈理遜福特飾演),
魔鬼總動員(阿諾史瓦辛格飾演),
強殖入侵(CSI犯罪現場紐約,那個老愛歪頭講話的男主角),
關鍵報告(湯姆克魯斯飾演),
心機掃瞄(基努李維飾演)(一部類動畫的影片),
關鍵下一秒(尼可拉斯凱吉飾演),
當然還有記憶裂痕(吳宇森導演)(班艾佛列克飾演)
以及那種OVA影帶或是好萊塢電影台看到的B集片,
譯成第二類型或異形終結。
包括(3/18台灣時間)要播映的命運規劃局,
這些影片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就是全部取材或是改編自菲利普·狄克的小說。
菲利普·狄克生前經常需要到處賣文,
才能度過無以為繼的每日三餐,
他的靈感及作品,被當時的科幻圈視為鬼/奇才,
但作品卻像是未曾潤飾的草稿(因為需要急售換取現金)。
死後,作品才逐漸為科幻學術圈所欣賞,
作品也大量被改編為電影,
最有名的當然是雷利史考特導演的科幻經典之一"銀翼殺手",
但雷導的視覺風格與原著其實落差也相當大,只能說各擅勝場。
而菲利普·狄克獎的名字也成為後世科幻(新)創作者所鍾情的獎項之一。
圖說:得獎代表作。
狄克的作品中,主人翁經常處於真實,虛幻交錯當中,
無論是記憶移植/存取,架空歷史,鏡像宇宙,
甚至還因為他有過嗑迷幻藥的經驗,
所以,某些作品(例如心機掃描)就有嗑藥行為的生動描寫。
他也確信人性是無法信賴的,
因為,權利,金錢,疾病,藥物等等就足以擊垮人類所珍視的一切,
就如同系統是穩定的,但人為的系統就堪慮了。
圖說:喜歡台譯本的視覺設計感。
雖說如此,但他還是堅信人的誠實,正直,勇氣與毅力
足以戰勝/解決任何危機。
當然他的奇思妙想,更帶領我們看到科幻的不同境界,
無怪乎,他也被尊為"科幻新浪潮"的重要旗手之一。
延伸參考:
菲利普·狄克的官網
PKD中文網(測試版)
維基百科的菲利普·狄克
IMDB上的菲利普·狄克作品
幻象雜誌第5期曾有菲利普·狄克的專號(也有自己一篇拙著)
後記:書寫一個心儀的科幻作家,寥寥數筆,
其實無法形容閱讀其作品時所獲得的震撼。
尤其自己又毫無閱讀原(文)創的能力,
台灣出版界當然也不會(也無義務)出版此作家的系列創作,
至多就是跟隨電影上映時,出版些配合電影行銷的電影小說,但也聊勝於無。
圖說:(右)台灣配合電影上映時出版的小說,(左)中國譯本,有幾篇中短篇
就算出版界出版些科幻作品,
也獨尊某些已故的科幻創作者,完全如戒嚴時代的科幻一家言,
誠如當年幻象雜誌的發行人對我說,
這些作家前輩或許對某些科幻經典通曉,
但對當代的科幻圈,則是完全懵懂
(想當年自己也希望成為那個門戶的庇蔭之徒),
但時間與網路總是會改變一切的。
科幻文學做為文學一個分支,
無論是高雅精緻或是大眾通俗,當然都有其獨特性,
而這些特質包含創作,理解或是閱讀的趣味性,
這些特質也是引領我持續前行的動力來源。
書寫此文,除了感念這些先人豐富了科幻文學領域,
也侈望台灣能多些科幻閱聽眾,無論他是從何處入門。
圖說:搜集一直是個人的一種癖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