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5的文章

末世生存者(Arcadian)科幻電影

圖片
末世論的科幻創作可說是一籮筐, 但從框架中還是可以篩出以下幾種類型, 病毒類感染,核戰之後, 有的是外星生物來襲, 或是地球突變生物(例如阿宅認為的活屍) 機器人或人工智慧的崛起, 對(劣等)人類進行殲滅計劃, 各式各樣的天災地變, 以及當代環境變遷顯學的興起, 例如水資源或糧食的匱乏,氣候暖化, 以及基因改造農作物對自然的影響, 都可視為末世論創作的因子... 而這部末世生存者(Arcadian), 可說是純粹到不行, 描述著不明生物襲擊地球的15年後, 兩兄弟成長的故事, 父親逃難遷居來到只有兩戶人家生活的場景, 宛如世外桃源般的電影片名, 就撐起90分鐘的長度, 可想而知不是爽片, 而且也沒有發揮尼可拉斯.凱吉的演技, 畢竟他躺著演佔據大部分時間, 不過以劇情而言, 本片本來就是屬於YA類型(Young Adult)科幻創作, 一位感性的哥哥因為愛情而奔波於兩家農場, 一位理性分析事務的弟弟,誘捕怪物做研究, 以及分析資源有限而自我保護的闡釋。 包含最終犧牲自己(展現大愛)的父親。 無論如何, 種種事件都變成倖存後兄弟成長的要素。 而好導演總是用鏡頭引導你去關心與注意, 周遭與後續發生的事情。 持續變形的怪物也還算有趣。 最後補充一下: 好萊塢音效師好像對豬叫聲情有獨鍾, 從早期的機器戰警反派型機器的音效開始, 很多怪物或反派異種,都有著豬叫的變異聲音。 如果你還想聽聞阿宅我其他的碎碎念: 迷你第三類接觸 外星人影視編年史流水帳 圖片來源自網路

迷你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Mini Kind(愛死機器人系列短評)

圖片
類似本系列第三輯的 迷你亡靈之夜 。 同樣是幾分鐘看完人類與異星生物接觸的結果, 只是這次戰鬥更為激烈,外星生物的武器所造成的黑洞化效應, 將地球周遭的星球(太陽系)甚至銀河系吧!!! 全部吞沒。 開場追捕(屠殺)外星人就非常勁爆好笑。 熟悉美國影視或 外星人文化 者, 還是可以欣賞到箇中趣味, 例如外星人出現與人類反攻時襯托的音樂音效。 沙漠(內華達州)上51區的隱喻, 很多文學作品或影視描述過的人獸交。 陽具是武器,對哺乳類而言當然無庸置疑。 同時也是生產工具與膜拜的對象。 劇中同時展現各種對外星人迷戀或受到俘虜的次文化, 的確令人印象深刻。 越來越喜歡此類快節奏,但蘊含多層次意義的表現形式。 圖片取自網飛官網

他能悄悄靠近For He Can Creep(愛死機器人系列短評)

圖片
綜觀第四輯的愛死機器人系列主題, 除了應該有的機器人之外, 就是寵物, 宗教與異生物 , 例如本集的"他能悄悄靠近", 就包含宗教與寵物的雙重概念。 劇中所描述的英國詩人Christopher Smart,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 據聞是在他住進精神療養院期間, 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宗教詩歌 Jubilate Agno 而詩文一開始,作者就以他的貓來讚美上帝 For I will consider my Cat Jeoffry. For he is the servant of the Living God duly and daily serving him. …… 動畫原作者就依照這段經歷寫下這篇奇幻中篇。 本篇原著曾入圍2019年星雲獎/2020年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 原作者 Siobhan Carroll 的維基百科介紹, 個人部落格 本文的書寫純屬搜尋時的趣味, 或許人工智慧(AI)會做的比我好(哈)。 For He Can Creep 圖片取自網飛官網

宗教與科幻聯姻後的產物(愛死機器人系列短評)

圖片
科幻故事很少支持宗教對於世界的詮釋(至少阿宅我的觀點如此認為), 但透過科幻創作來論述宗教,或重新定義,倒是不乏名著。 例如阿宅的"科幻聖經"~駭客任務除了滿滿的哲學味, 也包含更多宗教圖騰與隱喻。 髑髏地(GOLGOTHA) 齊克如何信教(HOW ZEKE GOT RELIGION) 兩篇創作適合放在一起討論,畢竟都跟宗教有關。 且都屬於與異生物接觸的概念, 只是"齊克如何信教"包含更多的奇幻感。 看完髑髏地時,當下讓我聯想到, Star Trek原初(TOS)系列,於1986年上映的第四集電影 ~The Voyage Home(搶救未來), 劇情描述不明外星探測器來到地球, 所經之處,各種系統皆遭損害, 且探測器發出座頭鯨的聲音, 希望獲得回應,不然不會離開。 而寇克與史巴克則是透過時光旅行回到20世紀末的舊金山, 將兩頭座頭鯨(雌雄各一)運回23世紀, 以解除地球的困境,拯救眾生。 髑髏地(GOLGOTHA)全片很有英式幽默風格。 納粹德國時期,除了是人類的悲慘史, 同時也是各種創作元素的來源, 例如二戰期間生化武器與人體實驗的研究, 都曾在各種小說影視動漫諸多文類呈現, 愛死機器人系列第一輯的 架空歷史 (希特勒之死(6種死法), 以及本集透過獻祭犧牲來創造驚人的怪物, 都是這類文本的演繹。 後記: 如果沒有維基百科,阿宅我也不懂髑髏地(GOLGOTHA)的含意。 不過反過來說,西方人也不一定了解台灣民間信仰, "童乩佮桌頭(筆生)"(台語)這類神職人員的功能。 有些科幻創作,難免隱含著宗教的隱喻,例如沙丘系列(救世主), 但根據個人有限的閱讀經驗,且全文指涉宗教議題的文本, 提供以下延伸閱讀參考: 亞瑟.克拉克~星(短篇),對伯利恆星的闡釋。 羅傑.澤拉茲尼~光明王(長篇),佛陀與印度教的競合關係, 並將神性力量轉為科技的力量,有著生動的描述。 GOLGOTHA 圖片來源網飛官網 HOW ZEKE GOT RELIGION 圖片來源網飛官網

400男孩(400 BOYS)(愛死機器人系列短評)

圖片
Marc Laidlaw是400男孩此篇動畫的原作者, 第一次閱讀到Marc Laidlaw的400男孩這篇文章, 是在Bruce Sterling(此君在這次系列有篇“蜘蛛玫瑰”原著) 所編輯的”鏡影”Mirrorshades, 這本專門蒐集賽博龐克類型的小說選集。 文章前的導言關於作者的介紹,提到這樣一段話, 賽博龐克作家以塑造怪誕的概念和篤信奇異事物而聞名。 Marc Laidlaw在此領域更是出類拔萃, 他的作品的特點是將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融入交會, 出人意料的視角,令人發噱的黑色幽默, 對當代一切離奇,神秘的事物都有種特殊的喜愛。 本篇作品400男孩,是一篇怪異,任性的大雜燴, 欣賞它比描述它更容易。 的確,誠如動畫與原著所呈現的樣態, 街頭幫派 組織地盤 資深教母 當代意象 末日戰爭 頹圮的城鎮 心靈感應能力與武器 以及現今流行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 作者的維基百科介紹 後記: 1,原著中的400,除了象徵街道路名,巨嬰也有近乎400之眾。 2,巨嬰形象,讓阿宅我聯想到神隱少女動畫湯婆婆家。 3,導演團隊曾經製作過 茲瑪藍 。很令人注目的強烈風格。 圖片取自賽凡神科幻圖庫(鏡影書封) 圖片取自網飛官網

毒劫Havoc(網飛影院)

圖片
毒劫 好啦,簡單幾句寫點觀後感。 毒,跟毒品有關。 劫,在劫難逃。 感覺就是一種說字解”迷”概念, 此處之迷,是壞警察變壞後的迷惘, 如同港片”無間道”裡”想當好人”的台詞, 反正就是血血血持續噴發, 而美式好萊塢的黑色電影,總是免不了以下元素, 一定會有的, 哈!!! 黒警 黑幫 黑金與黑道 以及會死的黑人。 不過現在流行多元種族。 最後是死光之後,靜下來的餘韻, 發覺都是為人父母的難處, 香港黑幫老大母親對兒子的溺愛, 市長候選人對兒子的虧欠, 以及拿黑錢的警察想要送六歲女兒耶誕禮物, 與她互動修補關係。 若以父子親情為主劇情的電影, 阿宅我更推薦”一夜狂奔”(Run All Night)。 最後很開心可以在毒劫裡的電影插曲(TC 28:20左右 ), 聽到陳小雲1986年的台語歌~免失志, 馬上讓阿宅我聯想到”英雄本色”周潤發(發哥)在楓林閣出場屠殺異己的樣態。 (影評說導演很喜歡港片,能用到這個橋段,真的很厲害)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飛官網

i人質危機(iHostage)(網飛影院)

圖片
如果世上沒有新聞,你會以為所有的事件都是(好萊塢)電影。 觀賞 i人質危機 這部電影最大的好處, 就是提供一個”非好萊塢視角”的影像敘事方式。 透過劇情的傳達,你很難想像, 阿姆斯特丹城市的建築平面藍圖,還要從蘋果美國總公司調閱? 而且是放在”異地”,真是高標準的資安防護(!?)。 (好萊塢)談判專家不是都在現場指揮若定? 反而只是在辦公室打電話,然後還三人小組(決策模式)。 而且SWAT小組救完樓上人質,還可先休息吃披薩(哈)!? 然後大家一起話家常。 歹徒與人質, SWAT同事間, …… 最後人質危機解除,歹徒被撞倒在地, 沒有好萊塢式的歡欣鼓舞,反而是一種難受困頓的表情。 媽的,這是一種甚麼重視”人”(這個定義)的社會與國家??? 餘韻那種淡淡的哀愁,解除危機後每個人質壓抑的情緒才迸發出來, 每個角色再度回歸到”正常”的生活。 這才是符合”人性”的標準,而非引用”戲劇”的張力。 我想,看慣了娛樂性高的好萊塢電影,吃慣了 重鹹 魚肉或滿漢全席, 偶爾也應該換點清粥小菜, 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會喪失味覺,或其他感官的感知能力。 真實的事件發生在2022年2月,那是武漢肺炎流行的晚期。 武漢肺炎的大流行,真的讓大家忘了世界上還有其他事件發生!!! 圖檔取自台灣衛生福利部網站 台灣武漢肺炎時間軸 https://covid19.mohw.gov.tw/ch/sp-timeline0-205.html 英國太陽報的影音(包含網友側錄的真實畫面) 圖片截圖自網飛官網

電幻國度(The Electric State)網飛影院

圖片
電幻國度很像小時候看的動畫萬裡尋親記, 僅是套上科幻外衣而已。 任何創作似乎都無法避免會有前人的影子, 就看創作者如何將食材重新料理成另一道名菜。 親情的牽絆當然也可視為尋找改變世界的人, 人類與機器人的糾葛, 自有科幻創作以來, 就有非常多的著墨, 但上個世紀末的(阿宅我的科幻聖經)駭客任務, 則是寫實又貼切的最佳推想創作。 至於現下流行的虛擬真實, 機器人大戰(真機器人VS操縱機器外殼的人) 則像是來到近代的一級玩家場景。 關於電幻國度,坊間的評論多如恆河沙, 隨便搜尋皆可得,鍵人我就不再贅述。 若以文本分析這部作品, 此作隱含的寓意包含著成長, 旅行與邊陲的概念。 無論劇情如何演繹, 自始至終, 那個機器人俄羅斯娃娃的創意, 相當搶眼,也非常有意思!!! 圖片來源:網飛官網

天才的禮物(Gifted)(網飛影院)

圖片
與其說是天才的禮物(台版翻譯), 不如說是天才兄妹的復仇記。 綿密的架構, 豐富的劇情, 精彩的對白, 以及狂飆演技的演員們... 隨便列舉,例如小學老師在庭上聽到男主角曾當過教師的訝異表情。 角色設定也很棒, 例如教授哲學的助理教授(男主角), 卻喜歡修船的工程與自由業的無拘無束, 當然也是為了親子照顧的方便(個人猜想)。 對外甥女的教養,總是用說理的方式解說。 (哲學家模式啟動) 例如(親人)偶爾會講出無心的話語,傷害對方。 童星當然更是超齡演出, 例如對社工說出, 舅舅在沒發現我很聰明時就要我了。 前後呼應的對白, 剛好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最佳寫照。 男主角請他母親接受妹妹解出的數學難題, 為了讓母親有台階下, 也說到妹妹思慮不周, (前述母子餐會聯誼時的閒聊), 同時回應母親在法庭上的證詞。 法庭的攻防,一直是阿宅我喜歡的橋段, 畢竟只要上了證人席, 大概祖宗八代狗屁倒灶的事蹟, 都會被挖出來!!! 而醫院產房外等待的那場戲則更加令人動容 (沒有人是被遺棄的)!!! 圖片取自網飛官網

垂暮戰爭OLD MAN'S WAR(長篇科幻)

圖片
地球年齡的75歲, 醫療保險不再提供服務, 駕照最長的年齡界限... 至少在台灣是如此。 服兵役畢竟不是令人愉悅的事, 至少阿宅我個人如此認為, 真的只是為了履行 台灣國家憲法所賦予的義務(!?) 全書透過生動描述, 新兵入伍的心情 (但裝滿75年的人生體驗,習慣與偏執), 求偶時的那種飢渴樣態, 單兵訓練在惡劣環境的求生能力, 畢竟最無法預測的環境,就是殺戮戰場。 “腦伴”的操作與技術手冊, 則讓人聯想到”駭客任務”尼歐, 在學習功夫的場景。 其次透過對異生物的描述或對話來探討 人類人性,靈性甚至於神性與死亡的課題... 最後大戰場景與餘韻, 猶如好萊塢劇情般的畫面切換與英雄化。 男女主角的互動情節, 台語歌”戀歌”則一直縈繞阿宅我的腦中。 誠如譯者所言, 約翰.史卡奇除了承襲戰爭科幻的傳統, 同時加入新創的元素。 當然包含他本身行文幽默風趣的個性, 進而達到自己的文風。 我想舉世皆然,許多創作者(包含科幻), 無論是體例,情節,角色隱喻, 也都會引用自神話傳奇,或是經典文學, 然後強化自己作品的可閱讀性與文學性。 而許多的科幻點子: 例如”大腦夥伴”(腦伴), (奈米機器人)聰明血, 培養皿般的復健方式, 更是主菜中不可或缺的配菜。 後記 : 年輕時服役,常聽聞有星光演習, 才知道是新加坡軍人來台灣接受代訓。 由於本部落格還是有許多 新加坡讀者(不小心,笑)點閱, 也算趣事一樁(如下圖說)。 圖說: 1,重讀的繁體中文版 2,譯者後記所提到的幾本書(簡中版) 另有一部中篇合集”萬物的終結”算是系列完結 3,部落格後台(7天)數據 圖片來源:賽凡神的科幻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