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4的文章

哥吉拉-1.0(Godzilla Minus One科幻電影)

圖片
戰爭或災難從未帶有憐憫之心。 貪生怕死乃"人之常情"。 但國家機器總是要求你付出生命, 才能拯救國家,免於人民塗炭, 就算知道戰爭已臨末路, 還是持續說謊下去, 就像劇中掃雷船船長所言, 資訊控制一直是政府(日本)的強項。 (船長的另外金句:不做就不會有奇蹟) 一位前神風特攻隊員,由於逃避戰爭, 謊稱自己的飛機零件有問題, 飛到維修島嶼,逃過死劫。 在島上遇到哥吉拉, 又因為不敢開槍射殺巨獸, 導致所有維修人員除領班外,全數死亡。 持續受到噩夢折磨, 讓他覺得自己不是值得活下去的人。 但當哥吉拉開始往東京方向移動時, 卻又喚起主角的愛國愛家之心, 希望捨身取義,拯救國家與人民, 並結束自己所罣礙的戰爭。 電影當然有諸多隱喻, 這些都由影評家解釋即可。 鍵人科幻阿宅我, 僅以科幻之眼觀照,提出一些個人見解。 例如當你想要存活時, 就要經得起鄰居同儕的冷嘲熱諷, 畢竟戰爭失敗,你也有責任。 很多年前, 台灣有人以電視台的戲劇文本做研究, 就是巧合與偷窺(包含偷聽)的運用要恰到好處, 用多了,導演的功力就值得商榷。 為了推展劇情, 男主角在市場阻攔女主角,這是巧合一。 而在逃難紛亂的銀座找到女主角, 這是巧合二(且是極大的巧合)。 他們倆位在殘垣斷壁的牆面討論小孩時, 背後貼著引揚戰災"孤兒"等字樣的海報, 即可了解二戰後日本的社會樣態, 也讓人聯想到襁褓中的嬰兒。 而在居酒屋男主角談到他對女主角的心意, 以及自己的戰爭尚未結束時, 同樣引起(偷聽的)洗碗盤的老闆娘關注。 細節真的很重要, 包含男主角騎著超炫摩托車或蓋新的木造房, 都引起鄰居或路人的側目。 以個人觀看日本影視的經驗, 當日本遇到重大事件 (包含社會刑案發生的推理劇), 總會由官方成立某某對策本部, 而本劇透過民間力量的組合, 則是擔心戰敗的日本政府受到國際非難, 畢竟冷戰時期,國際情勢詭譎多變, 很擔心又熱戰起來。 (如同現在的俄烏戰爭,以巴種族仇殺,台海局勢這世界三大火藥庫) 學者的角色(開發海軍武器者), 在劇中也是舉足輕重, 畢竟他所主導的理性對應, 可說是真正利用自然之力對抗人類自己生產的怪物, 包含提到連個彈跳椅,重視駕駛員人命的議題, 強調以全活而非全滅方式完成任務。 而飛機上的女主角遺照,也是學者拍的, 不會浪費鏡頭,永遠是好導演應該做的事, 鄰居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