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彩虹旗與太陽橋)(誤)-賽凡神的科幻想像


如果文明是讓我們舒適安逸的生活著
為什麼還要回到野蠻的農耕漁獵環境



太陽旗
傳統與現代文明的爭執,或許是片中想要陳述的某些意涵,
但看戲時,我反而想到的是原漢關係,以及台灣理蕃的政策。
直到現代(政府或民眾)對原住民的態度。

無論如何,任何文化都會消失,
不管是透過何種手段,殖民統治,經濟科技,強勢者的潛移默化...

因為個性,以及自己所受的(影像)訓練,
使自己對細節的重要性近乎苛求。



清日甲午戰爭(一開始字幕就打錯,真是令人扼腕)。
(中日甲午戰爭,那是現代人的說法)
特效動畫慘不忍睹,
就像一塊物件與圖層貼在影片上而已,
動物的奔跑,僵硬到無法卒睹。
如果畋獵生活對原民是如此的重要,
那以後應該將影像捕捉器放在山豬身上。
不應該將(後期)製作時間的不足當成藉口。
觀眾花錢有權利看到好東西。

閩南人(交易所)的土角厝(土夯住宅)太新,也是小缺失,
畢竟場景部分的錢都花在霧社,其他就因陋就簡(笑)。
好險,觀眾焦點也都在馬如龍的演技上。
(山)櫻花的造作,公學校玻璃上顏料似的血漿
零碎的鏡頭,突兀(部分場面調度)的意象,
龐雜但無法細說的故事劇情
太陽旗完全沒有高潮,也沒有令人驚艷的畫面
有的僅是公學校殺戮的血脈賁張。

音樂過度的鋪陳,少了所謂喘息與餘韻。
反而處於一種高度緊繃不適的環境中。
雖然偶爾會有笑聲傳來。

如果摒棄那些異族的佔領歷史,
直接述說原民間的愛恨情仇,是否會好些?
但導演選擇加長方式說故事。

莫那獨舞,沒有力道,反而讓人看到他年華已去
大眾娛樂的環境,(原民)祖靈的信仰,
對觀眾而言應該是虛無飄渺的
所謂情感的共通性,不外乎親情,愛情,手足之情與友情。
這在太陽旗都較為薄弱。或許導演也意不在此。

(戰爭)殺戮的場面,
總是會讓我想到前進高棉與金甲部隊此類電影,
有時演員的一舉手一投足,就讓那種殘酷顯現出來。
但此片畢竟多為素人演員,所以導演利用(史實)"殺戮"來呈現。

公學校一位年長的蕃嬤,
對著小孩的大喊,當然令人震撼,但也是淺嘗即止。

一郎在公學校為救妻孩,
直接將(原民)披肩覆蓋在妻孩身上的意象,
其實呈現的不錯。
在文明與野蠻的對比中,
花岡二郎救妻(徐若瑄),無(力)法敲破木板,
頭目父親則一腳踹開救女的畫面,相對鮮明。
徐若瑄(畢竟屬於專業演員)對他頭目父親的
責問與控訴:為什麼要出草(直接讓貴婦淚崩),
也直接點出全劇的意涵。

莫那奔跑進公學校時,坐在太陽旗上的喘吁與無言,
有種更深沉的思辨。
龐雜不夠細膩,紛亂而不能集中(焦點),
或許是太陽旗全戲的弱點。

彩虹橋
持續不斷的爭戰,戰鬥,其實會讓觀眾疲乏,
雖然是為了凸顯部落勇士的驍勇善戰,
但雷同的場景,大同小異的戰鬥方式,
就像巴萬對莫那講的,大家都累了(希望決戰),
觀眾也一直等待,期待著...

雖然過場還是有些莞爾橋段,但都是淺嘗為止。
因為大家又要隨著部落勇士征戰去了。

不過鐵木瓦力斯(馬志翔)對莫那魯道的愛恨情仇的意象,
整體而言,呈現的還算不錯。
也看得出他專業(演員)訓練的結果。

不斷的悲壯,自縊,自戕,
達多與馬紅兄妹的訣別,
將這些悲壯史推到最高潮(貴婦當然從頭哭到尾),
但達多的"戰舞"又削弱整個氣氛。
感覺是事後補的配音,使整個臨場感盡失。

原以為高潮後,會有出人意表的餘韻,
但為了對史事的交代,後面個人際遇的說明,
又使得影像的氣勢衰落許多。

其實,無論是太陽旗或彩虹橋,
那些專業演員(包含台,日等)反而彌補了導演所不足的部分。

花錢畢竟是一種大事(一場300元,上下兩集就要600元)
無論是何種情感的抒發,海角七號畢竟是喜劇片,
看完笑著出場,有一種滿足之感,
當然,若是你想換個哭場,賽德克巴萊也是一種選擇。
但請勿期待過多驚艷的影像語言,
甚而會有摸不著頭緒的觀影經驗。

若是問我應不應該(花錢)去看電影,
這原本就是很個人且主觀的事情。

若是你想批評,痛快大罵,太陽旗是不錯的選擇

若是你想支持國片,
不一定支持好片(賽片只達標準),當然也可以去看

若是你想讓導演回本(不一定賺錢),也應該去看,
就當贊助捐款好了,反正做公益不限時間。

若是你認同導演的努力,當然也可以去看。
那的確是種能量爆發
(只是導演的影像敘事方式,還需要多加油)。

若是你不愛台灣,也可以去看,
順便內省你是否從來不愛(台灣)或是愛的不夠?
當然看完後也可以選擇繼續不愛。

若是你想從事影像工作,也可以去看,
有些缺點可以當作借鏡,讓自己免於重蹈覆轍,
不過,有可能你還是會犯同樣錯誤。

若是你想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不停的進行辯證,
也可以去看(但看書可能好些)
阿輝伯很適合,他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然後台灣人。
賽凡神有可能是中國人,台灣人,又變成中國人,幸運的話成為地球人。

若是你想聽音樂,也可以去看(聽),
畢竟隨便一場藝文表演都要4,5百元起跳,
賽片算是便宜的。

若是你對歷史有興趣,看書可能好些,
史實只對(當事者)後裔與學者有意義吧,
影像(創作)故事應該無須承擔那些微言大義。
而且這個年代如此虛無,
網路雖然發達,但一個人要記住父執輩的故事都已經很艱難了,
更何況是80年前的事蹟。
(賽凡神是因為對過去史與未來史有興趣,
還有買了套票,所以跑去看,(笑))

















奉勸孕婦,膽小,善良者勿前往觀賞,
殺戮的隱喻雖然有,但直述的方式也不少。切記。

無論如何,
賽德克巴萊在台灣影史上已經有一席之地,
而導演也獲得他想要的(歷史)名聲,
期盼他更加努力,可以有更多作品留存,
畢竟他是一位創作型導演。

說到最後總會有但書,
我想台灣是個多元族群(先移民,原住民,閩客,新移民,新住民)的聚居處。
雖然,大家的偏見成見仍深。

但對於自己(我)族群的認同與自信,或許才是導演最想要表達的吧。

(發布後記:如果100年後,有人對台灣的平面電影有興趣,
而且又搜尋的到這篇文章共賞,或許,我就成了另一股"清流")(笑)

留言

Jase Chen寫道…
「中國」這名詞是孫中山在清末提出的。

有時候看一些中國的網路小說,尤其是現代返回過去的題材,一直提到「中國如何如何..」就很感冒。卻沒注意到,作者自己將中國人的奴性表露無遺。

真是被洗腦洗得很成功。
賽凡神寫道…
因為這邊沒辦法按讚。所以謝謝首席的(頭香)留言。X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秘境探險2-盜亦有道(攻略)

祝你順利(愛死機器人系列短評)

EP(一批)單飛。畢業,才是人生的開始